发布时间:2025-04-15 03:52:05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中共文山州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办学初心使命,创新实施“赛马制”科研工作机制。围绕“打造全国党性教育红色名片”目标,着力构建“科研强基、学术赋能、智库增效”协同发展格局,扎实推进科研工作提质升级。
锚定战略导向,开发边疆特色与立体全面的选题新范式
院(校)坚持“政治引领、问题导向、实践创新”原则,围绕“三大定位”战略布局,构建“1+3+X”科研选题体系。“1”个核心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创新为研究主线,深化对“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的理论阐释与时代转化研究;“3”大重点领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打造、沿边开放辐射中心建设;“X”项特色课题:鼓励教研人员结合学科优势自主申报,涵盖基层党建创新、红色资源数字化、边疆治理能力现代化等研究领域。
创新科研机制,构建公平竞争与动态管理并重的科研生态
“赛马制”科研管理秉持“三公”原则(公平、公正、公开),通过多团队平行攻关、竞争性选题、专家评审择优立项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本年度课题明确设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样板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标杆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窗口建设”三大研究方向,要求申报者紧扣《选题指南》自拟题目,突出成果的实践转化价值。申报实行“一题一报”制度,课题负责人限报1项,成员参与不超过2项,确保资源集约高效配置。院(校)同步建立“过程跟踪+结果验收”双轨考核机制,通过建立初筛评审、专家评估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扶持潜力项目,构建“优选培育-择优强化”的梯次支持体系。
强化成果转化,追踪问题导向与实践成效并进的融合模式
本年度课题强调“理论为基、咨政为策”的研究导向,要求科研团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形成“问题挖掘—理论剖析—对策建议”的完整研究链条。在“民族团结示范区”课题中,需结合“石榴红”工程实施现状,提炼民族地区治理经验;在“口岸经济”研究中,需聚焦天保等口岸“边民互市+加工贸易”模式,提出跨境产业链优化路径。教研人员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理论文章奠定基础、调研报告剖析问题、咨政建议提供方案”的系列成果,经最终评审,优秀结项课题研究成果优先推送相关刊物及平台发表,强化实践成果转化运用,赋能科研高质量发展。
院(校)“赛马制”科研机制创新,不仅构建了更加开放竞争的科研环境,还进一步提升了科研资源的配置效率,更推动了院(校)学术研究与文山发展的深度融合。
来源:文山日报
作者:李广 胡远燕 陈选芳
编辑:胡远燕
审核:曾 稆
终审:范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