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中共文山州委党校:深化基层治理研究取得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5-03-31 08:47:38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中共文山州委党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实际,积极开展基层治理研究。近期,院(校)研究团队在核心期刊《学习时报》上发表了题为《党建引领谱写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新篇》的理论文章,围绕文山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三个一”创新实践,充分总结提炼基层治理经验,形成了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在深化基层治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构建“纵合横通”治理体系的理论提炼

‌研究指出,文山州通过“基层社会治理一网兜”模式,将党组织嵌入网格治理末梢,形成“多网合一、统管共享”的治理范式。文章深入剖析其理论内核,将其凝练为“以组织重构推动治理效能提升”的实践逻辑。文山实践的核心在于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模式: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建立“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链条,实现党建与综治、民生等网格“多网融合”;依托“三个第一时间”响应机制,形成问题“发现—处置—反馈”闭环,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党建+网格+数字”治理理论框架,为边疆同类地区提供了党组织纵向到底、治理资源横向到边的科学路径。

创新边疆治理机制的专业化学术解析

‌针对文山州“街长制”“村规民约共商共决”等基层自治实践,研究团队从政治学、社会学交叉视角开展学理研究,提出“党建引领下的规则再生产”理论命题。研究表明,文山经验通过三重机制激活治理效能。一是以组织嵌入强化规则供给,如砚山县六掌村“党组织牵头修订村规民约”模式,将环境卫生、土地流转等事务纳入制度化协商;二是以党员示范带动规则执行,通过“党员突击队”“街长责任制”实现公共事务的常态化管理;三是以利益联结促进规则认同,如丘北县“党组织+合作社+农户”产业模式,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红利。这些机制创新揭示了边疆民族地区“制度—文化—利益”协同治理的内在规律,为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供了学术话语。

突破民族地区发展难题的实践方法论

研究团队聚焦文山“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实践,从政治经济学维度总结出“组织力转化为发展动能”的转化机制。研究表明,文山州通过“三个转化”破解边疆发展困局。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资源配置优势,如西畴县构建“党组织统筹、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链条,实现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高效整合;将党员能力转化为产业培育优势,通过“头雁工程”培养懂政策、会经营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将治理效能转化为持续增收优势,以仙人洞村“党建联席会议”协调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建立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些实践创新丰富发展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理论内涵,为边疆地区统筹安全与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中共文山州委党校将持续深化对边疆基层治理规律的研究,持续探索具有文山辨识度的基层治理范式,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党校智慧和学术力量。

来源:文山日报

作者:李广 曾稆 朱昌胜

编辑:胡远燕

审核:曾   稆

终审:范文聪




最新新闻

滇ICP备20004729号-1

地址: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咨询电话:0876-2129285

Copyright ©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