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学员心声:“老山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发布时间:2025-07-21 09:13:51

非常荣幸能在此次学习交流活动中,分享我对“老山精神”以及相关学习内容的感悟。通过听取《习近平谈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弘扬老山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西畴精神” 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专题课,观看情景党课《老山》、参观展馆旧址等,让我深受触动,收获颇丰。    

在专题课程《弘扬老山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的学习中,我系统地了解了“老山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怀着“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信念,用热血和生命捍卫国家尊严。尤为震撼的是情景党课《老山》的艺术再现。"临行送别"场景中年轻战士与亲人挥泪诀别、"猫耳洞坚守"片段展现官兵在弹片纷飞中书写家书......细腻的情感刻画让我深切体悟:“老山精神”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冲锋陷阵,更体现在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责任以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上。

参观老山作战纪念馆和老山主峰战场原址时,真实的战争遗物、还原的战场场景,让我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那片浸染着烈士鲜血的土地诉说着当年的壮烈。踏上老山主峰时遇到了当年参战的老兵们,一路上,他们讲述起当年的烽火硝烟,唱响《小草》《血染的风采》《望星空》......他们饱经风霜的面容、洪亮且久久萦绕在山间的歌声让我久久难忘,也让我对“老山精神”有了直观且深刻的理解。

在庄严肃穆的“祭英烈 颂忠魂”仪式上,我的目光长久无法离开烈士纪念碑。不远处几位老兵矗立在战友的墓碑前,他们脊背挺直,姿态肃穆到几乎凝固,那是一种融入骨血的信念与哀思。这场景,比千言万语更能叩响年轻一代的心扉。此刻,身处这片曾浴血奋战的土地,凝望着那些镌刻着青春的名字,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的发展。

“西畴精神”与“老山精神”相互呼应。西畴人民在石漠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秉持“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战天斗地,苦干实干,实现山变青、产业兴的转变。这种艰苦奋斗、实干兴邦的精神,和老山战士坚守阵地的精神一致,都展现出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拼搏奋进的品质。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云南开发大学辅导员这个角色时,“西畴精神”何尝不是一盏引路的明灯?它警示我们:学生工作绝非“守株待兔”的等待,而必须是未雨绸缪的深耕。面对青年学子成长的轨迹,我们作为辅导员,不能待问题浮出水面才匆忙应对,而应当“把问题想在前,把工作做在前”。这便要求我们:于日常点滴处浸润关怀,在每一次的促膝深谈中倾听心声;让思政工作的脉搏跳动在课堂、食堂与宿舍的寻常烟火里,融化在学业规划、生活点滴的细水长流中。唯有将“西畴精神”中那份坚定不屈的信念与踏实落地的行动力熔铸于心,方能化作学生们前行的基石。

作为一名辅导员,“老山精神”将深刻塑造我未来的工作:爱国主义指引我们将育人工作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顽强拼搏精神帮助我们应对未来挑战,培养韧性思维和前瞻性解决方案,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诚然,平凡的生活中亦有沟坎与迷惘。但每当遇到挫折时,那些映在晨曦中的老兵背影,那些回荡在耳畔的铮铮誓言,便会在我心头亮起一束光。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感悟到“老山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我会以“老山精神”为指引,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西畴精神”,团结协作,努力做好立德树人,为党育人的工作,为国家繁荣贡献力量。

来源:云南开放大学“老山精神”辅导员理想信念培训班

作者:杨舒涵

编辑:胡远燕

审核:曾   稆

终审:马登伟




最新新闻

滇ICP备20004729号-1

地址: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咨询电话:0876-2623125

Copyright ©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