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5 03:55:11
近日,我有幸来到云南老山干部学院参加学习培训,初拿到课表,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土地,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群,才能够产生出两个“精神”-——“老山精神”、“西畴精神”?
曾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听过解放军叔叔作的报告,那时候就知道有老山前线,有许多的英雄事迹。后来到云南工作,偶尔接触到有关老山的片段信息。这些信息是散的、零星的,感觉很遥远。
感谢云南老山干部学院的老师们,是你们的精品课程,声情并茂的讲解和现场实地教学,以及学院老师们倾情而专业的情景表演,让我体会更深更实。
在老山战场遗址开展现场教学时,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役现场:陡崖峭壁间的艰难攀爬、深山密林中的冒死穿行,肩挑手扛地负重运送,以及那闷热潮湿而又精神高度戒备的猫耳洞......被一个个无怨无悔的战斗青春填满。
“老山精神”的“三不怕”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特点是这些鲜活的战斗青春产生的精神特质。
西畴县位于滇东南的喀斯特山区,曾被联合国判定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绿色奇迹,使“西畴精神"的厚重力量直抵心灵。
“西畴精神”以其"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朴素哲理,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提供了鲜活的精神坐标。西畴人以"搬家不如搬石头"的倔强,打破了地理决定论的迷思,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西畴精神"是从石旮旯里长出的精神图腾!
"西畴精神"是主体觉醒后的整体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向石旮旯里要土地。
"西畴精神"是矛盾论的又一具体实践,西畴人民牢牢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了土地保土、保水、保肥。
“西畴精神"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践典范,充分调动了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在云南老山干部学院为期一周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老山精神”与“西畴精神”虽然诞生于不同历史背景,但内核相通、精神相融, 都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地域背景下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革命传统,都是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生动实践。
就是在这样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老区、原战区一体的地方,正是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群体,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造就了“老山精神”、“西畴精神”。
祝福这片热土。
来源:红云红河集团红河卷烟厂党委2025年第一期党性教育培训班
作者:陈康宁
编辑:胡远燕
审核:曾 稆
终审:范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