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文山发布》报道:云南老山干部学院:用好用活“老山精神” 科研工作高效推进

发布时间:2024-11-13 09:40:37

11月11日,《文山发布》发布《云南老山干部学院:用好用活“老山精神” 科研工作高效推进》文章,从三个方面报道了云南老山干部学院如何用好用活“老山精神”这个金字招牌,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文如下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用好用活“老山精神” 科研工作高效推进

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云南老山干部学院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用好用活“老山精神”这一金字招牌,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历经十年的探索创新、变革发展,学院走出了一条极具“老山”辨识度的政治建院、特色兴院、开放办院之路。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科研新高地

近年来,云南老山干部学院围绕“进一步用好当地红色资源”的指示和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

深化科研根基,系统挖掘与传承“老山精神”。云南老山干部学院积极组织专业团队,深入老山地区,开展系统性、深层次的实地考察与口述历史记录工作。全面而深刻地挖掘老山地区的革命历史脉络、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以及蕴含其中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聚焦“老山精神”的提炼与弘扬。这些通过实地调研的科研资料,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老山精神”活的传承,对于深入研究、广泛宣传这一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学院在挖掘与整理资料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将“老山精神”置于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发展史的大背景中考察,深刻剖析其时代价值、精神实质与实践意义。

弘扬红色文化,出版高质量红色教材。学院立足实际,积极深挖红色资源,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深刻揭示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今年,学院出版了校本教材《红色家书——老山战士的书与信》,该教材不仅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39名烈士和战斗英雄42封家书的珍贵收录,还特别加入了地方政府致烈士家属的1封深情回信,共同构成了一部感人肺腑的红色史诗。这些家书,字里行间既流淌着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也饱含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与牵挂,是革命精神与人性光辉的完美融合。《红色家书——老山战士的书与信》的出版,不仅是学院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用红色教材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生动实践,它必将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扎实专业知识的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

传承红色基因,深化红色资源研究。在深挖红色资源的过程中,学院将红色资源的挖掘与研究工作紧密结合。鼓励教职工深入研究红色资源的内涵、价值和传承方式,推动形成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科研成果。学院在原有科研学术成果基础上,将继续编撰出版《老山精神人物故事选编》《老山精神新闻报道选编》等系列红色教材。这些成果不仅为学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在科研工作中,始终注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制定规章制度,明确科研方向。近年来,学院印发了《关于推动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研究实施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明确了科研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制定了《决策咨询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决策咨政报告的报送程序和规范流程,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学院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落实科研经费保障,提升科研能力。为加强科研保障,着力提升科研能力,学院将科研投入视为学院发展的重要举措,2023年起,将科研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规划,并确立了逐年稳步增长的机制,以实际行动践行科研保障机制。今年,学院科研预算经费跃升至107万元,这一举措彰显了学院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学院科研人员提供了经费保障和支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经费管理,学院逐步构建了一条高效、开放、可持续的科研生态链,激励科研人员勇攀科研高峰,不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为推动学院发展和传承弘扬“老山精神”不断贡献智慧。

内外联动,促进教研咨深度融合发展。学院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教研咨一体化。专门成立了“老山精神研究中心”,并持续优化团队结构,汇聚了一批学历高、专业强、业务精的科研队伍。他们不仅理论根基深厚,实践经验亦颇丰,为“老山精神”研究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学院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建立与大院大所大校合作机制,分别与复旦大学等5所高校(院、所)建立科研协作关系,组建区域科研联盟,共同举办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办好《文山党校》的同时,创新推出《文山智库》《越·观察》内刊;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教学专题,立项各级各类课题177项,公开发表理论文章183篇,逐步提升了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水平,促进了学院科研工作的提档升级。

用活“老山精神”金字招牌,推动红色资源转化升级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在科研工作中,始终注重用好“老山精神”这个金字招牌,推动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挖掘精神内涵,围绕“老山精神”开展系列研究。“老山精神”是学院的精神象征和独特品牌,也是开展科研和教学的宝贵资源。学院将“老山精神”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注重用好“老山精神”这个金字招牌,推动科研工作长效发展。鼓励教职工深入研究“老山精神”的内涵、价值和传承方式,围绕“老山精神”开展了系列研究。近三年来,学院教师相继在《创造》《文山日报》等党报党刊发表了《传承红色基因是文山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云南文山:传承红色革命传统 描绘绿色崛起画卷》《践行“老山精神”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老山精神” 推动乡村振兴 助力强边固防》《阐释和弘扬“老山精神”应把握四个要点》等理论文章,立项结项了《老山精神的当代文化价值研究》《老山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关系与赓续路径研究》等课题。2023年,学院教师文章《左右江革命老区传统精神融入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以老山精神为例》获百色干部学院、百色学院、百色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地区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三等奖。

推动红色文化传承,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学院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红色资源理论研究与党员干部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创新开发红色课程、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将“老山精神”等红色文化研究成果传授给广大党员干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红色基因。开发“老山精神”教学单元,铸牢党员干部“精神高地”。深挖“老山精神”的时代伟力,开发《学习习近平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弘扬老山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等专题课6讲,创新推出情景党课《老山》《战旗如画》《守护》、访谈教学《英雄的模样》等特色课13讲,打造老山沙盘教学主题教室,精雕以老山主峰为核心的“一轴多线”现场教学点38个,运用讲授式、体验式、情景式、沉浸式、互动式多元教学组合,让学员多维度感受“老山精神”的伟岸与崇高,推动教学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深化红色文化研究,提升决策咨询服务效能。在红色文化决策咨询服务方面,学院深耕细作,取得了不错的科研成效,赢得了州委领导的批示与高度肯定。学院报送的咨政报告《关于“老山精神”表述的研究报告》深刻剖析了“老山精神”的核心要义,并获得了州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研究成果甚佳,应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国之大者’的要求,深入研讨‘老山精神’的丰富内涵,让这一精神永葆生机,持续闪耀光芒。”这些批示与肯定,为学院的科研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也为学院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在深化红色文化研究的同时,积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议题与热点问题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和学员的智力优势,形成协同攻关的合力,学院不仅促进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还成功报送了41篇决策咨询报告,其中,2篇报告获得了省委领导的批示,21篇报告获得了州委领导的批示。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坚持传承弘扬好“老山精神”,不断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党员干部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承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文山发布

作者:科研办 李广

编辑:胡远燕

审核:曾   稆

终审:范文聪




最新新闻

滇ICP备20004729号-1

地址: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咨询电话:0876-2129285

Copyright ©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