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15:31:09
近日,我院(校)教师何旭艳撰写的理论文章《文山州“边民互市 +”点亮口岸经济新引擎》荣登《云南经济日报》。
全文如下
文山州“边民互市 +”点亮口岸经济新引擎
何旭艳
近年来,文山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围绕发展口岸经济部署安排,落实强外贸三年行动工作要求,以创新为核心驱动,书写边民互市贸易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通过探索“边民互市+”模式,在组织化、信息化、产业化、规范化等方面不断创新,点亮口岸经济新引擎,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提升边民组织化水平,探索“边民互市+互助社”模式,将基层党建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文山州以“党支部+合作社+互助组+边民”为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功能,以村委会(社区)为基本治理单元,边民作为主体,精心组建边民合作社和互助组。培养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能力,带领边民摆脱“单打独斗”传统方式,走上团结协作、共同发展康庄大道。通过严格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选拔测试确定边民小组长,帮助边民办理跨境结算、车辆担保、产品检疫审批、上架等业务,保障边民的货物高效通关、及时售卖,推动边民组织化、规范化参与互市贸易。
推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探索“边民互市+集体经济”模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山州积极探索“边民互市+集体经济+公益事业”模式,构建“532”利益分配模式(合作社当年纯收益50%用于扶持村委会(社区)集体经济组织,30%用于合作社次年正常运转,20%用于支持口岸集镇公益事业发展),既提高了基层组织化水平,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也为开展基层公益事业解决资金难题。2023年边民合作社实现收入560万元,在口岸集镇实施绿美建设、明亮工程、全民健身等一批公益项目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夯实了乡村振兴经济基础,为边境地区长治久安提供坚实保障。
注重产业布局,探索“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为招商引资提供条件。文山州注重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云南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园中园”沪滇合作共建等项目建设,为吸引更多企业进驻入驻打好基础。如麻栗坡县农旅集团与上海大宁集团合作共建麻栗坡乡村振兴示范园,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积极效应,有效畅通麻栗坡农业产品产销渠道。同时规划建设进出口加工区,为优质企业入驻进供便利。当前,已精心培育并成功引进11户落地加工企业,其中4户已顺利投产,开展进口腰果、榛子、开心果、咖啡豆、榴莲等加工,有力地推动边境口岸地区经济转型,逐步实现以贸带工、以工促贸的良性互动局面,大幅提升边境地区发展质量与潜力,为边境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发挥服务功能,探索“边民互市+服务机制”模式,为边民互市规范化发展提供保障。文山州探索建立海关、边检、检察、税务及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合作机制,持续对边民互市进口水果等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通过优先办理单证审核和监管查验,提高鲜活易腐农产品通关效率。同时,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检察护企”“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等系列服务活动,解决边民互市贸易在商品交易、加工、跨境运输等方面的困难问题。金融部门按照国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别出心裁地推出“惠边卡”“边民互市贷”“落地加工贷”“贸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有效解决相关项目资金瓶颈问题,促进贸易规范化发展。
注重数字经济发展,推行“边民互市+数字化平台”模式,提高边民互市数字化水平。文山州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天保口岸边民互市市场,布局联检综合服务用房、监管仓库、查验区、水果仓库、冰鲜海产品仓库,有效改善天保口岸边民互市贸易通关、查验环境。并精心构建功能完备的交易平台,启用先进的2.0系统,大力推广“边互通”APP,鼓励边民开展网上订货、组货、国内销售、缴纳税费等贸易活动,并对边民展开广泛培训,累计培训边民1.8万余人次。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海关、税务、金融等部门形成一套业务联动、数据共享、工作协同的综合监管体系,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踏向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高速发展之路。
展望未来,文山州将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口岸经济战略部署,紧紧抓住《中越联合声明》宝贵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两廊一圈”建设,全力推进边民互市贸易改革,持续充实边民和村集体收入,力争以边民互市贸易“小切口”推动口岸经济大发展。
(本文系2024年度全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课题“中越边境地区边民互市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文山州为例”(项目编号:2024YNDXXT25)阶段性成果。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
编辑:胡远燕
审核:曾 稆
终审:范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