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云南日报》《文山日报》发表院(校)教师文章

发布时间:2024-11-22 09:12:36

近日,我院(校)教师黄心茹、王彩、李晋如共同撰写的文章《大力弘扬“西畴精神”》荣登《云南日报》;教师梁正凯撰写的文章《坚持以“文山之干”深化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登上《文山日报》。

今年来,院(校)教师文章连连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全文如下

大力弘扬“西畴精神”

黄心茹  王彩  李晋如

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要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关键在于深化各族人民的共同认知,积极构建并彰显更加紧密团结、和谐共生的中华民族关系。做好边疆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以“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为核心内涵的“西畴精神”,是文山干部群众在长期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创造出的伟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是“西畴精神”的根与魂。大力弘扬“西畴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边疆人民群众“心向党”中具有独特作用。

大力弘扬“西畴精神”,是增强各族人民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政治信念的实践需要。文山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特殊,是实现国家安全和边防稳固、民族团结和发展繁荣的重要支点。全州350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58%,有少数民族聚居村7300余个。解放初期,文山州民族众多,干部关系、民族关系极其复杂。1955年,毛泽东同志为西畴县委上报的《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汇报材料写下了光辉按语:“所谓混乱,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这样一个原因。得不到党的领导,当然就要混乱。领导一加上去,混乱就会立刻停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改革任务在文山大地得到有效落地落实,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全州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发展明显变化。在伟大实践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践行“西畴精神”,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等不靠、敢为人先的精神内化为行动指南。边疆各族人民内心深处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升华,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格外坚定。

大力弘扬“西畴精神”,是引导边疆各族人民增强“五个高度认同”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对我国民族问题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为切实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西畴县为代表的文山州各族人民践行“西畴精神”,坚定不移地遵循“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带领各族人民积极探索,缩小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实现了各民族生产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地区的繁荣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打牢了增强各族人民“五个认同”意识的物质基础。弘扬“西畴精神”,有助于引领边疆各族人民认识到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拥护,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信心,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

大力弘扬“西畴精神”,是边疆民族地区培育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还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晰地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目标、揭示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价值取向、指明了中国公民个人道德的培养方向。“西畴精神”是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产物,是文山州人民在自己的本土上创造出来的实干、苦干、硬干的精神,“西畴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着相同质的规定性和特征,二者均植根于中国共产党坚强正确的领导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深刻指导之下,深刻彰显了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及集体主义情感的深厚认同与践行;都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的重要思想结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紧密贴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展现出强烈的开放性和发展性。“西畴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对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力弘扬“西畴精神”,是激发边疆民族地区群众自治内生动力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推进治理现代化,需站在人民立场,深入实际,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不断完善政策主张。当前,文山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农村自建委员会”“幸福超市”“5分钱工程”等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各地人居环境实现了美丽蝶变,矛盾纠纷源头实质性化解取得良好成效。自治模式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效机制是“西畴精神”从精神层面转化为实践行动的产物。大力弘扬“西畴精神”,不仅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自治能力的内生增长,还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动力,进而推动社会治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与进步。

【本文为2024年度全省党校(行政院校)系统课题“共同富裕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人民精神生活审视与提升研究”(2024YNDXXT23)阶段性成果。】


坚持以“文山之干”深化推进作风革命 效能革命

梁正凯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干是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文山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干精神的系列重要论述,总结提出“文山之干”工作理念。“文山之干”,是文山人民“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鲜明写照,是文山人民赓续弘扬“老山精神”“西畴精神”的传承升华,是文山人民苦干实干加油干、求新求变求突破精神品质的系统集成,是文山人民躬耕践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文山州坚持以“文山之干”落实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推动全州各项重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截至2023年底,完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1684项,完成率达99.76%,各项改革任务在文山大地落地见效。2024年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8%。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新局面,需要红色文山这片热土上的每一名边疆儿女,深刻领会“文山之干”的丰富内涵,坚持以“文山之干”深化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持续奏响“文山之干”最强音。

党的领导是“文山之干”的坚实基石。坚持以“文山之干”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着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原则,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山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深刻认识到,过去欣欣向荣的文山,成功密码是坚持党的领导;未来日新月异的文山,命脉所在依然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要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文山实践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一以贯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和文山各项工作的主线,以党的全面领导汇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文山实践的磅礴伟力。

实干担当是“文山之干”的本质属性。坚持以“文山之干”深化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着力培育崇尚实干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强调:“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文山的发展靠的就是干部队伍的铁肩膀,仗的就是干部队伍的精气神。要着力校正“干”的价值导向。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用干部。对于那些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想干事的干部,顶格“给位子”,让干事成事的人有盼头有奔头;对于那些心态佛系、精神倦怠不想为的干部,坚决“摘帽子”,让懒政怠政的人没平台没舞台。针对少数干部“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敢为”的问题,要善于应用“三个区分开来”做好容错纠错工作,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要着力提高“干”的过硬本领。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少数民族干部政治训练计划等基本培训,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蓄好电”“赋好能”。

立说快办是“文山之干”的价值内核。坚持以“文山之干”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着力倡树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文山要实现“3815”战略文山行动所设定的“两个翻番”与“两个5”的宏伟目标,绘就天天有新进展、周周有新变化、月月有新提升、季季有新成效、年年有新突破的发展图景,根本方法在于扑下身子抓落实、积极主动抓落实、笃行不怠抓落实。狠抓落实,不是随心所欲干、盲目胡乱干,要坚持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运用辩证思维答好“当下卷”“攻坚卷”“长期卷”。对于“当下之卷”,要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斗姿态当好行动派;面对“攻坚之卷”,要树立底线思维,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决心意志当好迎着困难上、盯着问题干的实干家;针对“长期之卷”,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杜绝“一届班子一张蓝图”“一任领导一个产业”的现象,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久久为功当好执行者。

改革创新是“文山之干”的根本立场。坚持以“文山之干”深化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着力构建更加健全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文山是边疆民族欠发达地区,因循守旧不敢改革,就难以彻底撕掉“落后”标签;按部就班不敢创新,就难以破除“存在感不强”瓶颈。新时代新征程,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大改革战略任务,用好“先立后破”方法论,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争先意识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推动文山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创新往往伴随着各种风险和挑战,既要与时俱进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也要居安思危防风险、守底线、稳大局。

兴边富民是“文山之干”的宗旨目标。坚持以“文山之干”深化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发展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发展路径上,要坚持放眼全国、站位全省、立足文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体推进“3815”战略文山行动和系列三年行动,全力发展壮大“三大经济”和绿色铝、三七、现代农业、康养文旅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在发展重点上,要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定不移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和兴边富民工程,突出抓好“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建设和“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千方百计提高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水平见实效。在发展理念上,要毫不动摇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绿色成为文山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色调。

清正廉洁是“文山之干”的鲜明底色。坚持以“文山之干”深化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要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强调“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优良作风的生成土壤,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历史使命的有力保障。”实践证明,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持续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跑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让文山好上加好、美上加美,长久之计在于持之以恒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要构建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州之大事”政治监督。要构建政府清廉的政治生态。聚焦人民和企业两个主体,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让人民“办事好办、办事成事”成为常态,对企业“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成为常态。要构建干部清正的政治生态。干部“清”,则文山兴;干部“正”,则文山“盛”。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一体推进“三不腐”,筑牢廉政之基,夯实勤政之本。要构建作风清朗的政治生态。以“全周期管理”的理念,一刻不停纠治“四风”,着重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着重整治“督检考”中的“痕迹主义”,着重整治调查研究部署上的“数量主义”,以作风之变助力“文山之变”。

来源:云南日报  文山日报

编辑:胡远燕

审核:曾   稆

终审:范文聪




最新新闻

滇ICP备20004729号-1

地址: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咨询电话:0876-2129285

Copyright ©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