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全民国防教育月丨我国的国防历史

发布时间:2024-09-05 15:46:36

开栏语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恐怖袭击等,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不仅仅是武装力量的国防,而是全民的国防。

国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对全民开展系统的国防教育,是党中央关于推进强军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提高全民国防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安全的切实需要,是培养国防人才的有力保障。

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特别是在增强忧患意识、培养全球视野、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育难以比拟的。文山州作为祖国西南边陲重地,在加强国防建设、维护国家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承担着强边固防的重要使命,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每年9月是“全民国防教育月”(9月第三个星期六是全民国防教育日),从9月1日起,文山发布系列平台开设“全民国防教育月”专栏,介绍我国国防建设的有关情况。今天推出:《我国的国防历史》。

我国的国防历史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一个国家产生后,国防也随之产生。同样,国家发展了,国防也要发展。我国的国防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的古代国防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史。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就开始有了国防。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为了更好地抵御外敌,古人们建造了各种“国防”设施,如长城和各种城池,并不断完善和成熟。

第二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近代国防史,也是一部民族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1840年,帝国主义列强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多次受到西方列强入侵。而此时的清政府军队,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面前,清政府无力抵御,只好向西方列强妥协,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赔偿白银13亿多两,丧失30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大片领土沦陷,军民伤亡人数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战争消耗不计其数。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当时我国的国防力量弱,无法与外敌抗衡,导致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第三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现代国防史,也是一部民族振兴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在各方面迅速崛起,中华民族逐渐由独立自主走向强大。作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防建设也随之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成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和根本保证。可以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现代国防史是一部民族振兴史。自1949年至今,我国现代国防建设可以分为4个阶段。

起步阶段:从1949年至1953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在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和继续追歼残敌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国防的投入。国家成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加强了对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国家开始组建新的兵种,开始由单一陆军向诸军兵种全面过渡,同时建立军事院校,为国防建设培养大批现代化军事人才。国防的初步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同时为我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迅速发展阶段:1954年至1965年。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国防成就主要表现在武装力量的整编和武器装备的研制方面。作为国防的核心力量,人民解放军连续进行了多次精简整编,取得了显著成效:压缩了军队规模,确立了诸军兵种合成体制,调整了军委和总部领导机构,重新划分军区,健全了军事院校和科研机构,统一了部队编制。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稳步发展阶段:1966年至1976年。这一时期,我国的国防得到了持续发展,在国防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比如,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等。

科学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根据这一论断,我国对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进行编制体制改革,走“军民兼容”的国防发展道路,不断完善和加强战争动员体制和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军事理论和国防科研等,国防取得重大成就。在新时代,我国国防为保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保障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而不断建设和发展,并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新新闻

滇ICP备20004729号-1

地址: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咨询电话:0876-2129285

Copyright ©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 版权所有